婴儿皮肤干燥用什么护肤品,孩子太可爱想捏爆他的脸,这种冲动是什么心理?

来源:激素脸修复咨询网 时间:2023-10-16 11:56:38 责编:护肤顾问 人气:

被这届网友笑死了:

“我好像得了什么大病,看到可爱的东西就想rua,我家的狗头都快被我撸秃了。”

“我更严重,我女儿,亲生的,看着她小脸我就想啃。”

“我真的超级喜欢我可爱的表妹,每次见面我都想捏爆她的包子脸。”

见到可爱的东西就忍不住上手rua,好像是我们的通病:

之前,唐嫣在片场偶遇萌娃,嘴里感叹真可爱,看着这可爱的小脸就忍不住上手,对着萌娃的脸又摸又捏;

赵丽颖混迹剧组到处捏幼崽耳垂,据说剧组碰到的孩子,不管大小赵老师都不会放下捏耳垂的手;

陈冠希直播的时候,突然被女儿萌到了,遭到可爱暴击后直接上手捏脸,Alaia的脸都被突如其来的父爱捏变形了。

一、我们为什么会想“rua孩子”?

对于孩子你能想到什么样的形容词?

可爱、闹腾、天真、单纯……

想必大部分人想到孩子都会跟可爱联系起来,软软糯糯的小孩子闻起来奶香奶香的、小脸蛋捏起来手感好到爆、连说话的声音都软萌软萌的。

拥有这些特征的孩子怎么会不可爱呢!

反过来,说到可爱你能想到什么呢?毛茸茸的小狗、睁着大眼睛的小猫、小孩子粉嫩的小脸儿……

你想到的这些可爱事物往往有跟孩子相关的特征,这点由比较心理学家康拉德·洛伦兹研究得出。

洛伦兹认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包含了婴儿的特征就会让人觉得很可爱,比如大眼睛、宽额头、短鼻子、小嘴巴和圆乎乎的身体。

不仅如此,孩子的某些心理特征也会让人感觉很可爱,比如爱玩、脆弱、好奇心、天真以及爱撒娇等。

可是,面对如此可爱的孩子,很多人都产生了想要狠狠rua他、吃掉他等等冲动。

有网友甚至还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大病,难道我单身太久心理变态了?”

很多网友对此非常疑惑:“看到可爱的孩子明明喜欢的要死,但又总想要rua爆他,正常人会这样吗?”

其实,这种矛盾的心理早就引起了耶鲁大学心理学研究生Rebecca Dyer 和Aragón的兴趣,他们对此做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并把这种由可爱事物引起的破坏冲动称为“萌系侵略性”

在2013年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年会上他们就这一主题的研究展示了这两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

他们邀请了109名被试,分别向其展示可爱的动物、有趣的动物、中性的动物三类动物照片,并让被试报告自己的感受。

结果显示,在看到可爱的动物照片时,被试更多的报告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用力抱抱它。

实验二:

为了深化实验,他们又给被试提供了气泡纸,让被试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随意挤破气泡。

(气泡纸)

结果显示,人们在观看可爱动物图片时,会挤破更多的气泡,平均超过120个,而观看有趣动物时平均80个,中性动物时平均100个。

由此可见,可爱确实能激起人的侵略性,见到可爱的孩子就想rua爆他,这种咬牙切齿的爱也是正常反应。

知道了萌系侵略性是正常的反应,大家是不是偷偷松了口气呀!

心里一放松,好奇心就又上头了。

萌系侵略性这个奇怪的心理有什么用呀?它有存在的必要吗?

二、“萌系侵略性”是大脑的保护机制。

继Rebecca Dyer和Aragón对萌系侵略性的研究之后,加州河滨分校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Stavropoulos对萌系侵略性的大脑机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心理学家对一个现象感兴趣怎么办呢?做实验呗。

于是他们招募了54名成年被试,让他们观看可爱卡通和普通人物的图片并记录他们的脑部活动。

结果发现,当观看可爱卡通图片时被试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区域活动强烈,图片越可爱脑区越活跃,同时侵略冲动也越强。

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可爱的萌娃兴奋的忍不住冲上去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时候,你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区域就会剧烈活动。

这时候,你捂住被可爱击中的心脏在心里疯狂大喊:太可爱了,简直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你的大脑在你没意识到的过程中判断你此时兴奋过头了,正处于为可爱疯狂的边缘。为了帮助你恢复理智,不让这种强烈的情绪持续过久,以致使大脑过载,决定用相反情绪压制它。

众所周知,可爱孩子能够激起我们的保护欲,这也早就被很多相关研究证实了。与保护欲相反的显然就是侵略性了,所以大脑就选择了在我们看到可爱孩子过于兴奋的时候,让我们产生侵略的冲动。

这种矛盾的心理现象不只存在于这里,其实还存在于我们各种汹涌的情绪中。

比如:在过于开心的时候,常常会流泪;在极度悲伤的时候,还会癫狂的哈哈大笑;描述此类现象的成语就有悲喜交加、喜极而泣、乐极生悲等。

聪明的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情绪的二态表达”,认为这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平衡激烈的情绪。

三、“萌系侵略性”激发照顾行为。

前段时间,奥运选手孙颖莎因其在东京奥运会上出色的发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而真正让我们嗑上瘾的是其下场后软萌的反差,场上人称大魔王,场下秒变小萌妹。

下场后,孙颖莎的脸就成为了国乒的5A级打卡景点,比赛完的国乒选手都要去捏一下莎莎的脸。

搭档王楚钦占据地理优势每次采访都要上演捏脸杀;央视记者在采访时也忍不住捏莎莎的脸;明星万茜也发微博表示想捏脸。

国乒选手陈梦说:“因为孙颖莎年纪小,看着又很可爱,大家就都喜欢捏她的脸。”

孙颖莎奶呼呼的小孩让大家觉得可爱想捏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照顾欲:

被称为“大满贯之父”的国乒女队主教练李隼给她开小灶,马龙也下场陪她对练,师姐也化身可爱小师妹的夸夸团。

为什么面对可爱的小师妹大家不仅都变成了捏脸狂魔还不约而同的激发了照顾技能?

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看完可爱孩子的照片后会表现的更加细致、柔和、小心。

心理学家Katherine Stavropoulos认为看到可爱孩子就想捏捏或者咬一口的冲动能够提醒我们孩子是非常脆弱的。

让我们意识到“我能轻而易举捏碎他”所以为了避免伤害到孩子我们应该再小心点。

这是萌系侵略性更深层的进化意义,通过激活成人的照顾行为来提高孩子的存活率。

随后,Katherine Stavropoulous在2018年做了一项关于萌系侵略性特定脑区活动的研究。

他使用脑电图技术(EEG)跟踪、记录人们观看可爱事物的脑电波活动。结果发现汹涌的情感、萌系侵略性和照顾行为之间有显著的联系。

既然萌系侵略性能激发照顾欲,那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捏孩子脸的欲望是不是就没有说明我不喜欢照顾孩子呀?

Katherine Stavropoulous表示不想捏孩子脸并不能说明不喜欢小孩,没有萌系侵略性的人只是没有因可爱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但是他们照顾孩子的欲望也是跟大家一样的。

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

萌系侵略性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的存在也自有其意义,从心理学上讲它不仅是我们的一种情绪保护机制、还具有增加幼崽存活率的进化意义。

当我们为自己的某些心理困扰时,可以转换下思维,看看心理学家是怎么解读这些心理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让我们对不同的心理现象更加包容。


参考资料:
[1] Stavropoulos, K. , & Alba, L. A. . (2018).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2] Aragon, O. R. , Clark, M. S. , Dyer, R. L. , & Bargh, J. A. .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59.

[3] Kringelbach, M. L. , Stark, E. A. , Alexander, C. , Bornstein, M. H. , & Stein, A. .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545-558.

[4]None. (2014). Why do we want to bite cute things, like adorable newborn babies?.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5(6), 74-74.

[5]张明明, 刘田田, 任杰, 余益兵, 何华敏, & 贺伟婕等. (2017). 喜极而泣——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 心理科学, 40(3), 7.


作者: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