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肤干燥用什么润肤好,为何阳的跑者症状有轻有重?抵抗力越强症状越轻吗?

来源:激素脸修复咨询网 时间:2023-10-16 11:57:30 责编:护肤顾问 人气:



新冠病毒感染几乎同时让几亿国人饱受煎熬,之前一直听到的宣传都是说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但从阳性感染者实际感受来看,恐怕这个数字目前再也没有人相信了。


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发热、咳嗽、咽喉痛、鼻塞或流鼻涕、味觉或嗅觉丧失、恶心呕吐、疲劳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症状。


同样都阳了,为什么有的跑者无症状或症状比较轻,有的则症状较重?这跟抵抗力有关系吗?

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轻重症不是由主观感觉决定的


根据美国NIH,也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OVID-19临床治疗指南2022年9月26日之后更新总结的临床症状,其定义阳性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危重症,并且患者的临床状态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无症状:

检测到核酸呈阳性但没有与COVID-19一致的症状。


轻症:

有任何 COVID-19 各种体征和症状的人,例如,发烧、咳嗽、喉咙痛、不适、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味觉和嗅觉丧失,但没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胸部影像学异常。


中度症状:

临床表现出下呼吸道疾病迹象或者存在影像学表现,并且在通过脉搏血氧仪 (SpO2) 测量的氧饱和度≥94%。


重症:

通过脉搏血氧仪测量的氧饱和度 SpO2<94%、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分压 (PaO2/FiO2) <300 mm Hg、呼吸频率 >30 次/分钟或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浸润 >50%。


危重症:

患有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因此,区分轻症或重症的核心指标包括:

(1)症状是发生在咽喉以上部位的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

(2)是否出现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3)是否有肺部感染的影像学明确诊断,也即这两天讨论得很热的“白肺”问题。


所以,相信绝对大多数普通大众或者跑者都不会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下呼吸道症状以及肺部感染这样的中重症,所以即便无症状感染者真的很少,有症状的感染者90%也属于临床意义上的“轻症”。




症状是一个极易受主观感受影响的词,每个人对于病痛的耐受程度不同,造成了对同一轻重程度的症状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主观感受。




跑者症状更轻吗?


根据慧跑12月20日所做的调研,上千名跑者填写了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身体依旧非常健康的跑者占比将近一半,而正在阳且症状轻微的跑者占比达到22%,症状相对较重的跑者占比最低。


由此也能部分说明跑者因为长期规律运动,的确身体抵抗力会更好一些。(该数据仅供参考,不一定完全准确,也不一定代表当前的跑者感染比例)


调研显示轻症的跑者占比最大


由于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染性以及通过变异产生免疫逃逸现象,现实情况仍然是周围跑者绝大部分中招,任何人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都比较容易发生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在症状上,它更多地表现为上呼吸道类似感冒的症状,而且是往往是重感冒的症状。即使大多数人无需到医院接受治疗,但仍然会经历非常难受的各种症状。包括持续好几天的高烧、严重的咽痛、鼻塞、比较严重的咳嗽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的轻重并不一定和患者的基础免疫力直接有关系。


因此,这就表现为同样是感染,有些跑者症状比较重,有些跑者则症状轻一些,就是说并不是跑得快的大神感染后症状就一定轻,初跑者症状就一定重。




免疫力需要的是平衡

并非越强越好


免疫是一个医学专业词汇,免疫力代表着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能力,适度的免疫力是保证机体能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关键所在。


免疫力需要的是平衡,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低会引发机体容易感染和被传染,过高则会引发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严重的自身损伤。




我们讨论经常锻炼人群免疫力是否较强,要从2方面进行分析:

一、不感染病毒的免疫力,即如果两个人都接触了病毒,谁被感染,谁不被感染,这样的能力显然是免疫力的重要体现;

二、如果不幸感染,经常锻炼人群是不是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什么是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通俗来说,主要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内脏的黏膜(比如胃黏膜)构成


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所以打喷嚏要放松打出来千万别憋着。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才是免疫力的关键与核心。


由免疫器官(淋巴结等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其中,B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


针对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战胜冠状病毒,其实说的就是机体会产生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但抗体的产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伴随机体症状出现。


一般认为,合理运动对于免疫系统有积极作用。其作用的核心就是让过低的免疫力增强,同时让免疫系统更均衡更灵活,而绝非让免疫力无限增强。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作用于免疫系统,让其在对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发挥以下作用:


1、通过增加免疫球蛋白、抗炎细胞因子(IL-6、IL-1ra 和 IL-10)、嗜中性粒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未成熟 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增强免疫防御活性,强化免疫监视作用;


2、减少由免疫细胞再循环导致的全身炎症,并通过多种途径介导抗炎和抗氧化状态;


3、改善免疫系统的调节并延迟免疫衰老的发生。运动有助于改变 ACE2 轴的平衡,而ACE2轴被认为与新冠感冒症状轻重高度相关。因为新冠病毒就是与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的。


ACE2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存在于许多组织中。这意味着身体活动会改变骨骼肌中 ACE2 的表达,从而导致循环 ACE2 减少,而ACE2 的减少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减少感染。




此外,运动作用于免疫系统同样受到运动方式本身的调解。


主流观点认为,中等强度、适量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和适度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


而运动量过大、过度训练则抑制免疫能力,这就解释了一些跑者为什么在参加完马拉松后容易发生感冒。


过量运动引发免疫力下降的“开窗现象”



可以想象,如果不接触病毒,你的免疫力高或低,其实都无所谓。


但如果接触了病毒,你就成为了病毒的宿主,在你免疫力正常的时候,病毒与你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当你的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就会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控制作用,开始大量复制引发症状。


反过来想,如果你的免疫力是正常良好的,那么即使接触少量病毒,你的免疫系统也足以灵活及时、敏感地防范。




4大措施

有效提升抵抗力


1、适度运动


中等强度、适量的运动训练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和适度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运动量过大、过度训练则抑制免疫应答能力,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比如感冒发生机率升高。


比如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即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对于运动与NK细胞影响的研究已见众多报告,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等强度和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后外周血NK细胞是升高的。


但当运动强度超过75%最大摄氧量并且运动时间持续在1小时以上,则运动后NK细胞数出现一过性下降并低于安静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下降。




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细胞。它的功能活性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运动时T细胞最容易被动员进入血循环,并且其增多的持续时间与运动持续时间等也有一定的联系。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训练后,运动强度较适合时,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强,说明长期规律运动促进了免疫功能应答性的增强,这是好的表现。


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合成免疫球蛋白,即膜抗体。


关于运动对于B淋巴细胞功能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分泌型IgA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出现在呼吸道中,行使第一道抗体感染防线功能。


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吞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防线,具有强有力的吞噬能力,包括吞噬病毒。


实验表明,急性运动能使外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数目增加。中等强度运动能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包括趋化性、粘附作用、吞噬作用以及抗肿瘤能力。


这说明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从而适度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前文提到了,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适度运动可以提升吞噬细胞数量,有可能就可以发挥一定的抵御冠状病毒的作用。




2、健康饮食


饮食中的营养成分是免疫细胞、抗体等等重要的物质来源。


举例☟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元素,同样的也是构成白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身体如果严重缺乏蛋白质,会促使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


维生素A和细胞的完整性有关,能够帮助细胞对抗氧化,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会使得胸腺及脾脏的体积缩小,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也会随着降低。


因此摄取足够的维生素A,就能够增进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


维生素C有促进免疫系统的作用,并且增强白细胞功能的作用,维C也是有效的抗氧化物,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这些物质只要你均衡膳食,健康饮食,你就能完全正常获得。




怎样才算健康膳食呢?

很简单,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饮食要求就足够好了。


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全面(什么食物都吃)、均衡(任何食物适合而止)、不矫情(不迷信那些关于食物的各种不靠谱说法)!


3、充足睡眠


200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瑞克·普莱瑟医生做了一项非常大胆的研究。他向受试者的鼻子直接滴上鼻病毒(一种常见的流感病毒)。


普莱瑟首先召集了160多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给他们戴上智能手环,用来监测他们的睡眠,实验结果发现,睡得越少的人,越容易被感染。


那些每晚只睡5小时的人,有接近45%都被感染了。而那些每晚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人,感染率只有18%。